咨询服务部分问题解答

自21年3月24日,新创基金会推出中国科大校友咨询服务以来,新创基金会收到了百余位校友来信,根据校友咨询内容,我们总结了以下内容。本文结合可结合中国科大学子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联络校友,作为参考。

每位校友的咨询看似简单,对于校友来说,我们只是提供了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谈话,但是我们为这半个小时却准备了很多:前期与校友的简单沟通、查询校友的背景、了解校友意向行业的情况、校友分布、基金会内部多次讨论等等,往往花费的时间是谈话时长的三五倍,以下均为我们在过去十余年的校友咨询服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,一方面是我们认为科大学生应该有能力独自完成这些工作,一方面也是希望减少我们自己的工作量更高效的完成工作。

咨询服务推出两年多,科大在校生联系我们的,少之又少,而从我们获取的信息来看,学生对找工作/实习又是十分迷茫的。期待更多学生与我们联系。

零、主动性,迈出第一步

之所以作为第零点来写,是因为这一点是基础。近来发现,有需求的学生/年轻校友特别多,但是他们往往卡在第一步上,迟迟走不出寻求帮助的第一步。如果你都不联系我们,我们无论如何也帮不上忙。You have nothing to lose,上就完了。

一、工作地点/性质选择

部分来信中,纠结工作地点选择等问题,这类问题新创基金会是无法提供具体选择何地的建议的,这都是个人自身的条件、性格、家庭等综合考虑才能决定的,我们谨提供选择参考因素,如在此过程中,需要了解不同地域、行业的信息,可与新创基金会联络。

1、家乡:备选城市距离家乡的远近、是否独生子女、考虑今后的父母养老问题、购房成本、子女教育成本;

2、体制内or体质外:参考个人性格和期望的工作状态等。体质内工资平均水平低于体质外,工作可能悠闲(部分体质内部门也很繁忙)、变化少等,体制外就根据不同行业变化也较大,每个工作都有优缺点,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,他人只能提供咨询,而无法给出建议。

3、如已婚,则以上问题还需和配偶达成一致。

没有什么工作是完美的,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、性格,选择一个自己倾向的工作。

二、授人以渔

我们注意到许多来信校友,并没有事先对自己的专业、意向行业有足够了解。新创基金会掌握大量的校友资源,了解许多行业,但是仍然有许多校友的专业是非常细化的,非本专业人士很难了解,如果校友自己能提供准确的信息,我们在提供帮助时将更加有效,我们谨提供一些建议和查询方法,以期提高咨询的效果。

1、以找制药行业工作为例,具体到专业是非常细分的领域,您需要自己确认有哪些药企招聘您专业的毕业生,属于什么部门,这样节省我们的时间,也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;

2、可查询意向企业是否有科大校友。

查询方式请参考中国科大学子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联络校友

三、长期建议—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

我们强烈建议您建立科大校友人脉网络,这张网,不止包括同龄的同学、校友,更应该包括比自己年长5-10岁的师兄师姐,我们谨给出可行的方案,供参考,最要紧的是尽快行动。

1、克服心理障碍,走出第一步:科大的学长基本上都很热心,您无需担心,而且“you have nothing to lose”,即便失败一两个,也无损失,而不行动,就永远没有收获。

2、提前查询校友信息:我们鼓励年轻校友多参加校友活动,并且如果出席人数较多,我们会在活动之前发送名单(含姓名班级单位),现场编排座位,设置桌号,就是希望有需要的年轻校友可提前查询校友信息、现场迅速建立联系。

3、活动中“勾搭”,建立线下联系:活动中可初步建立联系,添加微信。但是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添加微信,这种社交基本上是无意义的,强烈建议活动之后,通过微信约线下见面,到校友公司楼下喝咖啡,BTW,通常也不用您付钱(* ̄︶ ̄),只有建立了线下联系,社交才是有效,活动的几百块钱餐费也不白付。

4、注意沟通方式

1)活动现场一定要去当面见您想结识的校友,添加微信,比在群里添加要好,如有需求,则最好在现场简单介绍。

提前查询的校友信息在此时可适当用到,比如您与他在科大同院系;您看过校友的某篇论文/某次论坛演讲视频,有某个论点,您记忆特别深刻;或与他同乡/同一个中学毕业,这些信息都是加深印象的。

2)添加微信之后,要介绍自己的姓名、班级、所在院校/公司,在活动现场聊过的内容也可在微信里提及,加深校友对您的印象。我们曾见过想找工作的年轻校友,在联系校友的时候及其随意,不介绍自己的姓名,只问一句“张三师兄,我最近想换工作,不知道您那儿有合适的岗位么?”,甚至连一份简历也不提供。校友都不记得TA是谁,这样的联络不仅无效,还给人留下极为负面的印象。

3)约见:见面地点尽量选在校友方便的地方,时间也尽量由校友选择,但是如果你什么时间不方便,也一定要提前告知表达歉意。

4)见面准备:一定要有所准备,可以是行业相关的问题,也可以是您的困惑及需求,但是请务必参考一和二两点,尽量提前做自己能做的准备。

4、适当表达谢意:与校友见面后,校友提供帮助后,不论结果如何及时告知及感谢校友。见面后,可当面感谢,回到家里后,微信致谢,校友帮忙,不论是推荐工作/实习还是其他,有进展,也微信简单告知校友,不论他是否回复,这是基本的礼貌和诚意。如果可以,寄点家乡特产的吃食,以示感谢。

5、不要沮丧和抱怨

如果校友未能提供帮助,或无法见面,也不要沮丧,更不要抱怨,校友帮忙是情分而非分内之事。有时候校友不回复,可能是事多看过忘记回复(相信您有类似的情况忘记回复别人消息),可隔几个小时再发一次询问。通常科大校友都是热心愿意提供帮助的,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工作,我们不可道德绑架他人。

相关资源:

中国科大校友研究:包含部分行业与城市校友分布

中国科大校友咨询服务

中国科大校友职业中心:曾发布数百期校友招聘与实习信息

科大理科男的媒体实习感悟

中国科大理科生求职攻略

科大少年班女生的实习感悟